活动启事 |
|
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、中央文明办协调组、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组织全国出版社开展的“我喜爱的好书”推荐活动,围绕“红色经典”、“传统经典”两大主题遴选确定了100种参考书目名单。本网开设“每日一书”专栏逐一介绍这些好书,本期推介《大众哲学》。 【全文】 |
|
 | 《大众哲学》 | |
内容简介 |
|
本书是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。作者以简洁晓畅的语言和文笔,浅显的事例,娓娓道来,对什么是哲学、唯心论、二元论和唯物论,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,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,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等,逐一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阐明,其写作方法新颖,内容通俗易懂,开通俗哲学写作之一代风气,自出版以来,一版再版,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,可以说其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,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价值。 [全文阅读] |
|
作者简介 | 艾思奇(1910.3-1966.3),原名李生萱,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人。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,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、教育家、中国共产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。他于1933年在上海走上革命道路,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 更多>> | |
|
精彩选读 更多>> |
卓别麟和希特勒的分别:感性和理性的矛盾 我们的感觉器官,就好象照相机一样,它从周围摄取种种色色的影像,使我们能够认识周围的事物。假使卓别麟先生走到我们前面,眼睛就会告诉我们:这位先生的嘴上有着小小的胡子,头上戴着顶破礼帽,裤子鞋子都是大得一踏糊涂,手上捏着一根竹鞭当做“司的克”,走路的姿式也不大平稳。……眼睛里所感得到的这一切,和照片上的卓别麟是一样的。总之,照片上所能摄的,都是事物的表面形象,感觉上所能感觉到的,也只是事物的表面的形象,一撮胡子,一顶破帽,一根竹鞭,……都是卓别麟先生的各部分,都是他表面的特征,所以照片上能照出来,眼睛的感觉也能感到。这种感觉器官所摄取的表面影像,我们叫做“感性的东西”。由感觉器官所得到的认识,叫做感性的认识。 [阅读] |
|
|
|